【内审实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
发布人:沈磊  发布时间:2020-10-07   浏览次数:1598

当前,在工作实践中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将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有机结合,使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深度融合、联动发展,是国有企业从严治党、从严治企的应有之义。


强化审计成果运用
内部审计创造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审计成果上,要强化对审计报告等成果的转化运用。


一是建立审计整改责任追究机制。对严重的违规违纪“长牙齿”零容忍,加大纪检监察追责问责力度,确保内部审计反馈问题得以整改落实,形成闭环效应。

  

是发挥内部审计在纪检监察日常监督中的“利剑尖兵”作用。实施全过程清单化管理,构建实时预警,实施风险评估、责任追究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对审计对象的主要问题分布和风险状况进行全面画像,合理运用预警、提醒、约谈等方式,持续动态跟踪监管,避免“重复昨天的故事”。

  

三是利用好“再督查、回头看”。利用纪检巡察审计专报,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再督查,针对不规范或未及时整改的问题,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责任人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追责处理,有效防止重大业务风险、重大业务违规的发生,避免出现前审后犯、屡审屡犯问题,起到警示作用。

满足使用者需求
内部审计的最终价值在于提供的监督、评价和咨询建议服务能够使利益相关者满意认可,即满足所在单位组织、审计对象、外部监管部门等审计成果使用者的需求。


一是深化组织考核。将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工作成果同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考核联系起来,作为经营单位领导班子奖惩、经营领导人员提拔任免的重要依据。建立审计整改责任落实评价机制,统计发现问题频率、整改率、重复率等指标,将整改情况作为检查回访、后续审计的主要指标,将内审问责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综合评价、职级晋升等考评体系。定期向纪检监察通报,作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四查四促”、作风问题整治、执纪问责等工作的方向依据。

二是帮助审计对象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选取廉洁从业风险防控重点领域的经济业务,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贴近管理、熟知规章的优势,及时揭示问题隐患,帮助被审计单位优化和完善内控制度。

三是强化外部监管标准。以外部审计定性问题的标准和依据审视下属单位有关制度,对一些与外部监管制度有冲突或不相符的制度及时提醒整改。

服务于风险内控体系建设
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价值增值,要增强咨询功能,寓监督于服务,与纪检监察在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制机制上实现协同融合。


一是找准内控切入点。分析汇总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发现的问题,挖掘背后深层次制度漏洞和管理弊端,举一反三排查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的落实情况,物资采购、工程项目投资、资产管理、选人用人、全面预算管理、支出报销财务规范等各个方面的潜在风险点,对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建立风险问题库,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示提醒,堵塞漏洞、强化弱项、补齐短板。

二是优化制度设计。按照决策科学民主、程序依法合规的要求,内部审计着眼于财务流程管控、防范企业风险,纪检监察重点关注把好纪律戒尺、规范权力运行等,对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予以梳理,进行制度优化、流程再造。如在招标、采购环节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增加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的监督力度,内部审计对招标、采购环节的经济业务程序合规性进行监督,纪检监察对招标、采购环节的执纪廉政进行监督。

三是科学容错纠错。做到审计评价准确客观,纪检问题定性令人信服,按照“三个区分开来”标准,建立容错纠错长效机制,客观看待改革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完善制度,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提升组织持续学习

和高质量发展能力

审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业务工作,纪检监察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要把两项工作做好,就需要将学习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做好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把团队的学习能力建设和审计对象的执行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抓紧抓好。


一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通过以学代干、内培外送等多种形式,提升部门人员对审计财务和纪检监察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政策的学习掌握,培养具有前瞻思维、理性思维、法治思维和洞察力、鉴别力、思辨力的复合型人才,提高综合监督能力。

二是注重警示教育。对审计共性问题深入剖析、及时通报、定期讲解,在全集团开展多层次、多维度、案例化、常态化的风险警示教育,使遵规守纪成为自觉遵循。

三是加强培训指导。对被审计单位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题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指导被审计单位防范风险、规范管理,推动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微信公众号

作者单位:洛阳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