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实务】说说非现场审计那点事
发布人:沈磊  发布时间:2020-04-28   浏览次数:1730

一、非现场审计的特点

不间断性

审计人员可以在工作地,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手段,按照审计组织的工作安排,随时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情况、风险状况等进行不间断的监测、识别、评估,极大地提高发现风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成本低

相对于传统的现场审计而言,无论开展非现场监控还是实施非现场审计项目,审计机构花费的审计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同样,对于被审计单位,也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


覆盖率高

相对于传统的抽样审计方式,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非现场审计不局限于项目时间和选点范围,可以灵活地对审计范围内的全部风险点进行监控分析,并根据监控发现的风险情况,选取进一步开展审计的范围,从而大大提高审计的覆盖率。


独立性、客观性强

非现场审计活动中,无论风险线索的识别、整理还是审计证据的收集,都是在审计人员完全独立的环境下进行,相对现场审计而言,减少了受被审计单位干扰的可能性,在数据质量可靠和分析程序恰当的前提下,纯粹基于数据分析的结论,具有更高的客观性。

二、非现场审计的应用

案例

非现场发现问题线索

与远程核实相结合

内部审计人员在月度监控中,对某公司政策性农险保单赔付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部分保单分户理赔金额基本相同,且金额较大。在业务系统中进一步抽查保单的承保情况,发现该保单分户承保面积较大,且均为80亩、90亩等整数,对比邻近区域的种植险保单,该保险分户面积明显大于正常30亩左右的平均水平。 

审计人员进一步查阅承保资料发现,该保单承保时没有上传土地流转协议,也没有验标承保的证明文件,只有加盖村委会公章的投保清单;查阅理赔资料发现,该保单全体农户受损面积和损失程度完全相同,但出险理赔的照片无法反映对应农户的出险情况,只有加盖村委会公章的损失情况确认书。 
从非现场审计发现的线索来看,保单的承保理赔存在较大疑点。审计人员与分公司取得联系,提出在监控时发现的问题,发出风险提示,要求该分公司及时安排核查。 

分公司在收到审计风险提示后,安排人员实地了解排查,确认存在违规承保理赔的问题,立即组织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 


案例分析

持续监控作为非现场审计的一种形式,具有实时性、高效率的优点,不受审计项目的限制。案例中审计人员在对疑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核查业务系统数据,掌握业务的基本情况,从而佐证分析结论,采用风险提示的方法将相关情况反映给管理层,达到揭示风险、督促整改的目的。总体而言,非现场审计的首要功能是发现风险线索,发现线索后核清问题是审计工作的重点,核查问题的形式和方法可以结合内部审计部门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在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活动中,提升非现场审计在整体审计活动中的比例,有利于提升审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三、非现场审计的局限性

认识局限
过度依赖数据影响审计效果

非现场审计要依靠数据分析,但不能完全依赖数据分析结果,由于数据本身的质量问题,数据分析对经营管理实际情况的反映存在局限甚至“误判”。非现场审计具有数据分析的优势,但在问题核实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只有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才能最终确认风险问题。不注重具体核实,仅就数据说问题,直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定性审计问题,容易导致难以查清问题实质,被表象蒙蔽,进而影响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机制局限
体系化建设任重道远

  

一是缺少系统性的经验总结和整理,非现场审计的分析方法仍处于摸索阶段,对风险点的梳理还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具有广泛借鉴价值的标准化非现场审计体系。二是非现场审计方法需要在不断试错过程中逐步改进完善,在此过程中,测试、反馈、改进程序必不可少,由于缺少标准化的非现场审计方法测试程序,依靠审计人员个人力量对非现场分析方法进行测试、改进,效率不高,难以形成体系化的非现场审计模式。


人才局限
信息化和专业化同样重要

  

一方面,技术人员储备不足,从传统审计模式向非现场审计转型的过程中,由于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不强,而外部引入的信息技术人员在审计专业性方面又存在明显短板,精通信息技术的审计人员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现场审计的推广和深化;另一方面,非现场审计是一个结合数据分析推测业务实际情况并收集证据加以验证的过程,越是对业务流程熟悉的审计人员,结合数据分析推测出的问题就越接近实际情况,因此,相对现场审计而言,非现场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有更高的要求。


四、提升非现场审计质量的建议

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


严谨、客观是内部审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非现场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专业判断的依据,但不能仅依据非现场分析结果确定审计问题。要建立规范化的非现场审计线索核查程序和方法,数据分析结论必须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验证后才能确认为问题,从审计流程管理上克服审计人员的“数据依赖”。


完善管理配套机制


一是加强总结提炼,拓展非现场审计的范围和深度。二是建立“使用-反馈-总结-改进”闭环机制,提升审计质量。


加强审计队伍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


一是提升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实现“业务+信息”模式,打造“一专多能”的审计队伍。二是加强审计专业化建设和团队协同。形成“信息技术专家+业务专家”团队,相互配合,集中业务专家的判断经验和信息技术专家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共同推动非现场审计方法的探索和创新,提升非现场审计的应用效果。


本文作者:杨涛 梁晓攀 王鹏 冷晓萍 赵萃擘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