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内部审计组合拳,助力内审工作提质增效
发布人:赵正飞  发布时间:2022-09-08   浏览次数:151

近年来,我校审计工作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上级部门对审计工作新要求为遵循,创新审计模式着眼提升审计工作“查病”能力、保障“治病”效果、发挥“防病”功能,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审计前“背景研究”,下好先手棋”。

学校2020-2021年度预算执行与财务收支审计工作采取校审计处组织协调和监管,委托第三方事务所具体实施。审计组深入学习研究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学校目前的发展状况、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及其执行情况,制定了《2020-2021预算执行与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方案》。方案中结合以往年度学校及高校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和整改情况,有的放矢地精准画像,锁定审计重点内容充分运用职业判断,将审计内容细化到具体审计事项,确定审计事项清单。

二、审计中“聚焦研究”,打出“组合拳”

一是做实研究型审计,人员是重要环节。学校创新审计模式,采取审计处会同事务所联合成立审计组。项目实施中抽调直属附院审计人员,切实解决了具体审计事项可能存在的审计人员经验、能力、力量不足问题。同时,在项目实战中训练了年轻审计干部“发现问题的灵感、问题定性的角度、问题处理的技巧、线索突破的思维、审计建议的高度”等专业技能。

二是“一审多项”、“一审多果”统筹协调。2022年学校积极探索审计组织模式创新,综合权衡“时间、成本和质量”三要素,在防疫形势严峻背景下,将“2022校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科研项目经费审计”与“2020-2021年度预算执行与财务收支审计”三个审计项目统筹结合,一体推进。审计过程中将 “财务与预算审计事项”、“资产审计事项”、“采购审计事项”、“科研经费事项”等内容在各项目中有机融合,形成审计对象范围全口径+专项口径有的放矢,提高审计结果运用的综合效能。形成一个审计结果可运用于多个审计项目,一个审计程序生成多项审计成果,深化了审计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成果质量,节约了学校资源,实摆脱了校内审计中大家反映热烈的审计频繁、重复提供审计资料、了解审计情况、影响学校日常工作等困境,提升了被审计部门、对象的配合度和满意度,打好了审计 “组合拳”。

三是做好查渥补缺的审计“后半篇”文章。学校突出“重发现、更重整改”的思路,对整改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和跟踪问效。2022年学校审计任务结束后立即建立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清单,实行逐项编号、跟踪督促、情况反馈、整改销号的动态管理机制,保障内部审计“话语权”得以落地生根,提高整改工作实效。近三年的审计整改率为99%。

今后,学校将在上级部门坚强指导下,不断强化事前防范、事中跟踪、事后监督力度,持续推进研究型审计制度化、常态化,助力学校内审工作提质增效,更好的服务学校事业发展。